会员登录   |   会员注册    |   金桥奖申报

自主创新与技术市场
来源:     时间:2020-02-11 10:40:58    【字号:    】      打印    分享到:
未来15至20年是我国的重要发展机遇期,也是激烈的竞争交锋期。站在竞争最前线的,是企业。决定竞争胜负的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在于自主创新能力。为了抓住机遇,战胜挑战,推进前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贯彻“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把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全面贯彻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树立科学发展观,建设创新型企业,走具有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之路,是中国企业,尤其是国有重点大型企业肩负的历史使命。为此,我国企业必须树立自主创新主体意识、培育自主知识产权产业、推进自主民族品牌战略。充分运用技术市场的重要杠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真正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落实到建立自主知识产权产业和打响民族自主品牌上来,落实到切实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上来。

一、 切实树立自主创新主体意识

       我们所处的时代,如果用一句话概括科技进步与创新趋势,那就是人类正在经历一场全球性的科学技术革命。基础科学进入前所未有的深度与广度,高技术前沿孕育着重大的革命性突破,新技术和新产业群体崛起,世界经济形态由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快速演进。从1912年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提出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理论,到我们今天这个知识爆炸、创新密集、高新科技型企业飞速发展和规模经营的崭新时代,历史已经说明:当今世界经济竞争、国力竞争,深刻表现为一场创新战。创新日甚一日地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创新是社会财富创造中最富有神秘色彩的部分。正如美国《创新爆炸》一书所说,“当今世界,一切经济价值、经济增长和经济战略实力均源于创新。

      在世界49个主要国家中,我国创新能力名列第28位。我国企业对外技术依赖度达50%,发明专利仅占世界总数的2.4%,占固定资产投资40%的设备投资部分 60%以上从国外进口。重大装备、关键设备和基础软件依赖进口情况严重。我国经济活动在相当程度上为外国企业所主导。我国企业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关键在于切实树立自主创新的主体意识。

      首先,树立自主创新的主体意识,要清醒认识当今企业之间的竞争是一场创新战。这是新科技革命和经济全球化的必然结果。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国企业要自立世界强势经济实体之林,必须依靠创新,支撑跨越发展,超前引领技术和产业的升级换代。经济全球化加速包括技术之内的生产要素的转移速度,导致产业技术和适用技术差距逐步减小。经济竞争的焦点是看谁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推出更具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赢得世界市场、占领世界市场。企业要把创新作为做强做大主业的中心环节,作为支撑和引领企业主业发展的动力。

      第二,树立自主创新的主体意识,必须准确把握企业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定位。我国科技体制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根本目标是建立富有生机与活力的、科技与经济有机结合的国家创新体系。诚然,国家创新体系的执行机构是多元的,要发挥科研机构的技术依托作用,发挥大学和教育培训机构的人才培养作用,发挥中介机构的媒介和桥梁作用,发挥政府营造法律环境、提供综合服务的作用,但最为重要的是充分发挥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决策主体、投入主体、执行主体和享有权益、承担风险的主体作用,一句话,充分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基础作用和能动作用,制定创新规划、加大创新投入、健全创新机制、优化创新环境、创建创新文化,实现技术创新的产学研联合和国际国内互动。

     第三,树立自主创新的主体意识,必须立足自主,把基点放在提升民族企业、本土企业的创新能力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通过引进技术和重大装备,提升了起点,提高了自身技术和管理水平,缩短了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这是客观事实。但是,在跨国公司和外国强势集团把维系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技术及其知识产权视为生命线的知识经济时代,关键技术是买不来的,以市场换技术也只是一厢情愿。我国经济学界有人认为“自主创新和引进技术只是商业选择”、这种观点是幼稚的、有害的。企业必须充分利用对外开放的有利条件,吸收借鉴国外技术和管理经验,发扬“两弹一星”精神和航天精神,立足自主,顽强攻关,志
在必夺,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发展。

      第四,树立自主创新的主体意识,必须认真研究创新规律,切实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相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科学研究是继承与突破的矛盾运动。技术创新是启动一个新的高新技术产业的生命周期,是创造新产业与取代旧产业、创造新技术与淘汰旧技术的新陈代谢。西方经济学家把创新称之为"创造性摧毁"。长江后浪推前浪。创新正是在技术和管理的深刻革命中推进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前进,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创新规律,也是企业的竞争哲学。提高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深刻体现了创新运动规律,是提高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之路。基于基础研究和战略高技术研究成果完成的原始创新,是具有革命性的重大突破,必将引发认识的飞跃和产业的革命,开辟大片产品和服务市场。通过现有技术、管理和创新资源的系统整合和优化配置的集成创新,是解决重大科技成果工程化、产业化的首要选项,是解决技术关联性和产业带动性的难题,实现低成本、高效率产业升级的重要途径。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在对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基础上再创新、在借鉴他人先进技术基础上进行后续开发,是加快自主化、国产化步伐,提升持续竞争能力的重要实践。

树立自主创新的主体意识,必须切实保护创新成果的知识产权,推进市场为主导的品牌战略,这是本文下面所要阐述的问题。

二、努力培育自主知识产权产业

     虽然知识产权已经是一个热门话题,但是,什么是知识产权?谁是保护知识产权的主体?如何把握自主知识产权产业的深刻内涵?对我国多数企业和企业家来说,还没有真正得到解决。

     在人类历史上,保护财产所有权的法律制度可以追溯到遥远的古代,但知识产权是近代和现代法制的新篇。随着世界经济形态由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演进,知识产权正日益升值。在世界贸易组织规则体系中,关税贸易壁垒已经大幅降低,但作为非关税技术壁垒的知识产权门槛不断提高,知识产权从企业战略进入国家战略。这就要求我国企业家对现代知识产权的制度有深刻的认识,把保护知识产权、培育自主知识产权产业的能力提高到新的水平。
  
     应当充分认识,知识产权作为政策工具,它是关于创新成果和知识财富归谁所有、如何使用和转让以及由此产生的利益怎样分享的制度安排。知识产权是按照价值规律和市场法则,在企业研究开发、成果转化和市场营销的全过程实现创新的良性循环、效益倍增的激励约束机制。它反映现代社会财富和资产构成,是保障创新成果及其知识要素参与分配的实现形式。因此,知识产权是任何一个国家十分重要的经济政策和科技政策。

     应当深刻了解,知识产权作为法律制度,它所设定的法权,首先是基于创新实践产生的、极为重要的民事权利。世界贸易组织(WTO)《关于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TRIPS)表述为:"知识产权是私权。"第二,知识产权是无形资产,可以转让、可以流通、可以交换、可以采取多种许可或转让的方式进行交易,可以经过评估作价入股或者以无形资产投资。第三,知识产权是企业把技术优势、知识优势、品牌优势转化为市场竞争优势的法律武装,是运用法律的手段对抗侵权、盗版、假冒和其他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有力武器。第四,知识产权是当今的国际贸易规则,从1948年1月1日关贸总协定诞生到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成立,其间进行过8轮多边谈判,前7个回合谈判的主题主要集中在关税减让上。第8回合谈判即乌拉圭回合谈判,诞生的世界贸易组织(WTO)形成了以货物贸易、服务贸易、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为三大支柱的规则体系。知识产权成为依据国际公约和各国立法确定的国际经济新秩序。

       应当关注的是,随着科学技术进步与创新,现代知识产权的外延在扩展、内涵在深化。世界贸易组织成员知识产权保护主题必须包括:版权与有关权;计算机源程序、目标程序和数据汇编;商品商标和服务商标,对驰名商标给予特别保护;工业品外观设计;地理标志(原产地名称);发明专利;植物新品种,可以采用专利保护,也可以采取单项行政措施保护,或者通过二者结合的方法保护;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拓扑图);未公开信息,包括商业秘密、技术秘密和某些试验数据;对技术许可合同中不合理限制条款的控制。在以上知识产权主题中,前几项是对权利人有关知识产权的保护,最后一项则是对知识产权使用者、对社会公众合法权益的保护,旨在限制和禁止知识产权拥有者滥用知识产权的行为,以遏止因知识产权滥用导致的非法垄断等不正当竞争现象对市场环境造成的危害。

      我国是WTO的重要成员,我国知识产权法立法已与国际规范接轨。这意味着我国企业与外国跨国公司将在同一平台上、按同一规则展开竞争。根据对部分国有重点大型企业、民营科技型企业和科研院所、设计单位转制的科技型企业调查来看,近年来,我国企业知识产权意识不断提高,专利商标保护和计算机软件开发取得了积极进展,一些自主知识产权企业正在崛起。但总体来说,起步晚、起点低,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和管理还存在较大差距:一是知识和信息差距,知识产权基本知识在企业尚未普及,我国企业家对什么是知识产权、跨国公司知识产权策略、企业主业领域知识产权版图及其变化等,缺乏系统的把握和深入了解。二是总量和质量差距。我国企业知识产权拥有量少,原始创新和技术含量偏低。2004年,180多家涉及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申请专利总数仅6579项,不及美国、日本和欧洲一个跨国公司的申请数。其中企业拥有的各类专利仅占总数的三分之一。这说明我国企业作为技术创新主体还远没有到位。我国企业专利在技术上科技含量较低,在法律上保护水平尚在初级阶段。如2004年180家中央企业获得的3886项专利中,发明专利仅占32%,多数专利权要求结构简单,在空间上没有形成多项从属专利构成的保护圈,在时间上也没有形成与时俱进的接力棒,很容易为他人规避和超越。三是战略与管理差距,我国多数企业没有知识产权战略,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和内部控制机制不完善,尚未制定规范有效的企业知识产权章程,没有体现创新价值的考核指标体系,没有建立利用国内外专利文献信息资料的设施和制度。在知识产权战略层面,我国多数企业处于启蒙阶段。因此,我国企业需要在分析跨国公司知识产权战略和策略基础上,根据科技进步与市场竞争特点,形成一整套创造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运用知识产权的策略思想。

其中,跨国公司以下知识产权策略,值得我们研究和借鉴:

一是从技术、市场、法律的三维坐标综合分析后,决定研究开发的方向、选题和技术路线,目标是通过技术创新拓展自身的知识产权生长空间,进而扩大市场占有率,决不盲目启动课题。

二是对维系核心竞争力的知识产权保护固若金汤,关键技术及其知识产权决不轻易转让和许可他人,在经过充分论证基础上转让适用技术,也以保持技术优势和实现利润最大化为前提。

三是通过推进高技术领域的研究开发和兼并拥有知识产权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双管齐下,向高技术前沿扩展知识产权疆域,抢占科技制高点,培育新经济生长点,提高市场竞争能力。

四是在对知识产权分享和市场份额分配做出精细安排的前提下,实行竞争伙伴之间的强强联合或策略联合,通过优势组合,加快实现重大技术突破,谋求对未来市场的持续垄断。

五是积极促进政府把知识产权从企业行为上升为国家战略,把本企业拥有的知识产权纳入国家技术标准、融入国际技术标准,使其技术优势不只是转化为产品优势,而且形成在整个产业的优势。

三、大力推进自主民族品牌战略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培育自主知识产权产业,目的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国家竞争力。最终要以市场占有率和经济回报率来评价。最成功的技术创新,是开辟、带动和占领大片市场的创新;最具竞争力的知识产权产业,是真正把技术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服务优势、产业优势,主导国内、国际市场的产业。而在市场上,直接与用户、与消费者见面的,是品牌。决定产品优劣、竞争胜负的,是品牌。成功的企业,必须通过品牌战略,创建、维持和提升自主民族品牌。
 
      什么是品牌?简言之,品牌是指企业及其产品的牌号,包括商标、厂商名称和服务标志等。商品商标、服务商标是品牌的直接标识,但品牌决不等同于商标。品牌是商品外在质量和内在品质的体现,是企业文化力、学习力、创新力最有说服力的表征。著名的国内、国际大品牌提供给消费者的,是物质的和精神的、技本的和艺术的、传统文化和现代时尚的价值和享受。具有国际知名度的大名牌、凝练了企业多年持续创新、科学管理、卓越品质、优良服务和企业文化、是企业获得市场资源优先分配权的强大武器。其品牌阶值已经从企业层面扩展到社会层面,延伸到企业的家园一一国家。具有国际影响力、渗透力、竞争力的大名牌,可以成为国内、国际公众的认同和向往,品牌的声誉和诚信转化为消费者的忠诚、一个具有国际知名度、全球美誉度的大名牌,是国家的瑰宝、民族的骄傲、是在国际竞争中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卓越载体。

      我们能不能得出一个结论:如果没有一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没有具有国际知名度的大品牌;反过来说,没有国际大品牌的企业,规模再大,也称不上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型大公司。没有一个现代化经济强国,没有具有国际知名度的本国大品牌;反过来说,没有具有国际影响的本国大品牌的国家,很难称得上具有强大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国家。

      有人问,品牌是不是知识产权?我的回答是肯定的。首先,品牌作为巨大的无形资产,其本质上属于知识产权。再者,《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知识产权定义所列的“厂商名称”,《成立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约》定义知识产权所称的 “商标、服务标记、厂商名称和牌号”,指的就是品牌。世界贸易组织的《关于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也继承了上述国际公约的定义。从深层次上讲,品牌的知识产权属性,不只是体现在商品商标、服务标记、厂商名称和牌号等直接标识上。一个著名大品牌依靠先进技术的支撑、优良品质的保障,诚信经营的依托、先进文化的铺垫,成为社会喜闻乐见的精神和艺术品位。所以,品牌是多种和多项知识产权的集成。列入世界500强和我国著名企业的品牌所蕴涵的知识产权,才是最精彩的知识产权。

       随着经济全球化大潮涌动,跨国公司的全球战略正从产能扩张,技术扩张进入品牌扩张,在对外投资中通过凝聚着巨大无形资产的知名品牌,抢占世界市场财富的优先分配权。众多发展中国家只能被动地为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所主导的品牌扩张提供廉价的加工服务。其典型的投资模式是在发展中国家建立合资企业,以其品牌为主导,通过进口散件组装方式生产其品牌的产品,除依靠品牌扩张谋取超额利润、挤压我国民族品牌空间外,还从技术转让、咨询服务、零部件采购、外派人员高薪和国产化认证等诸多环节转移大量利润,并在品牌扩张中进一步提升其品牌的无形资产。
 
      面对严峻的竞争形势,我国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建立自主知识产权产业,要落实到培育和壮大具有强大国际竞争力的、自主民族品牌、本土品牌上来。在企业层面上,要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相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提高企业体系能力,坚持科学管理和诚信经营,培育自主知识产权支撑的民族品牌;在国家层面上,要通过科技政策、经济政策、政府采购政策等,对自主民族品牌,本土品牌给予有力支持,调整经济结构,规范竞争秩序,优化自主品牌成长机制,在社会层面上,要营造一个有利于自主品牌发育,成长、壮大的良好社会环境和舆论导向,提升公众的认同度,为具备比较优势的产业和企业培育发展自主品牌提供舆论支持和群众基础。

四、充分运用技术市场的重要杠杆

      我们是在经济全球化大潮中,在我国不断完善现代市场体系的进程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充分运用技术市场对企业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的杠杆作用,发挥技术市场对创新成果形成、应用、扩散和推广的桥梁和媒介的重要功能。

      “十五”期间,我国现代市场体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随着技术合同法律规范的稳步实施和技术市场交易平台的逐步建立,技术市场作为第一要素市场,对科技资源配置和创新成果扩散的基础作用进一步加强。近10年来,我国技术市场合同交易额平均以15%增长,2004年达到1334亿元,技术进出口额也大幅上升,已经成为我国经济技术指标中,引人注目的亮点。但也要看到,我国技术市场的现代化建设还存在不少差距,面临许多挑战。技术市场与商品市场、信息市场、金融市场、产权市场、劳动力市场等要素市场有机结合问题、国内技术市场与国际技术市场的规范对接问题,都需要从机制、体制创新,观念、政策创新,电子商务和技术手段创新等方面迈出更大步伐。

      站在创新最前线的我国企业,要在伴随新科技革命而日新月异的技术市场大海中,经受考验,把握规律,提升综合运用技术市场和信息、金融、产权、人力资源等多元要素市场杠杆的能力,通过作为国家创新体系桥梁和媒介的中介机构和机制,优化资源配置和整合,完成包括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在他人先进技术基础上再创新的成功实践。

      另一方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关键是要强化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当今世界,经济竞争是一场创新战。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的跨国公司,越来越成为世界市场的主导力量。我国把大幅度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我国技术市场要加快发育,进一步走向成熟,走向现代化、信息化、国际化,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在服务于企业自主创新、自主知识产权培育和自主品牌建设战略方面,发挥更大、更具基础性的关键作用。

      科学没有国界,科学家有祖国。技术没有国界,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技术应用有知识产权。在经济全球化潮流中,技术、产品和服务可以跨越国界流动,但品牌属于企业、属于民族、属于国家。我国新时期的创新型企业,要高举自主创新旗帜,做强做大自主知识产权产业,打响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自主民族品牌,我国企业一定能够为建设创新国家做出更大贡献!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